懷化,與世界雙向奔赴 ——從外貿“成績單”看懷化開放型經濟新亮點

發布時間:2025-05-07 08:14信息來源:懷化新聞網

懷化,與世界雙向奔赴

——從外貿“成績單”看懷化開放型經濟新亮點

外貿,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也是觀察經濟活力的“晴雨表”。

今年以來,在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以及外部環境復雜多變情況下,懷化堅定不移擴內需、穩外貿,多措并舉保障全市外貿穩步向前,不斷推動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一季度,懷化外貿進出口35.4億元,實現全省進位2個名次,同比增長9.3%,增速位居全省第三。

進口增長,內需成為外貿主動力

汽笛聲聲,車輪滾滾。

春日的懷化國際陸港活力十足。一列列滿載木薯淀粉的國際貨運班列,從老撾、泰國等東盟國家主產區出發,跨越千山萬水順利抵達懷化。

“近三年來在湖南以及周邊市場出貨比大幅提升,計劃2025年推動本地貿易規模再提升一個數量級。”湖南盟盟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峰介紹,木薯淀粉作為一種應用廣泛的工業原料廣泛應用于米粉、飼料、藥品膠囊、紙箱加工等領域,在我國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根據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懷化進口木薯淀粉2.6萬噸,增長1.6倍,懷化正逐步成為中國—東盟木薯淀粉集散中心之一。

我國市場容量大、梯次多,蘊藏巨大潛力。內需的擴大,不斷拉動著進口增長。這體現在我市對于東南亞水果的消費上,尤為明顯。

2025年首列“曼谷-萬象-懷化”國際公鐵多式聯運冷鏈班列滿載泰國龍眼和老撾香蕉,運抵懷化國際陸港。它們將運往全省各地水果批發市場以及周邊縣(市、區)分銷,豐富消費者的“果盤子”。

懷化海關黨委書記、關長王友華介紹,以前東南亞水果需先經沿海口岸進行集散,再轉運至懷化。近年來,由于懷化國際陸港加速建設,中老、中越等冷鏈物流班列接連開通,榴蓮、香蕉、龍眼等進口水果實現了48小時搶先入懷。

越來越多的國外好物能進入懷化,進一步豐富了老百姓的消費市場。從今年一季度數據來看,我市進口增長101.2%。其中,東南亞水果達2302.5萬元進口額,成績十分亮眼。

擴大內需,既是應對外部沖擊、穩定經濟運行的有效途徑,也是增強發展主動性的長久之策。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憑借當地顯著的政策優勢、區位優勢、物流優勢,積極將懷化打造為“1+4”中心,即是建設“1”個湖南東盟貨運集結中心,打造“4”個東盟班列集結中心、跨境電商集拼中心、進口商品集采中心、中部地區冷鏈物流集散中心,以政策性開放推動在懷外貿企業擴內需、穩出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服務貿易新發展格局。

物美質優,開放型經濟底氣更足

4月19日,由麻陽藍鳳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報送的10.5噸冰糖橙,從懷化國際陸港啟程運往馬來西亞。這是麻陽冰糖橙首次進入馬來西亞市場。

“麻陽冰糖橙在泰國等東盟國家很受歡迎,今年以來訂單量持續增長。”該公司負責人雷華英表示,下一步將加大與北美、俄羅斯等地區和國家合作。

近年來,依托懷化國際陸港的優勢,懷化越來越多的優質農特產品從這里走向世界,雷華英對此深有感觸:“國際陸港對農特產品出口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它解決了‘懷品’出山、出海的問題,大大縮減了物流成本和物流時間,為我們企業出口省了很大功夫。”

優質的產品、優質的服務、優質的設施,為懷化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穩定外貿發展、推動開放型經濟增長,帶來了底氣和信心。

隨著美國政府對中國產品加征畸高關稅,“made in China”再次走進大家的視野。國際友人們再一次發覺,智能電器、家居用品、箱包皮具等一系列款式多、價格優且品質上乘的生活好物早已是海外消費者“購物車”里的“常客”。

在這其中,不乏“懷化制造”的身影。

在辰溪縣湖南旭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生產線有條不紊地運轉著。一款看似貌不驚人的轉換器是這里的“明星產品”,它正以每年2.1億元的出口額,撬動著國際市場的大門。

懷化制造,是爭取海外市場份額的一小步,也是推動懷化企業“大規模出海”“高質量出海”的重要一步。

一季度,永軒汽貿、厚德物流等企業錨定東盟、非洲市場,順利完成20余臺二手車出口業務。

從一枚冰糖橙到一個轉換器再到一輛二手車,我們窺見的,是懷化商品對外出口門類的豐富、是懷化外貿結構質量的提升、是國際貿易版圖的不斷開拓,是開放型經濟持續發展的脈絡。

2024年,懷化出口貿易首破歷史百億大關。其中,機電產品出口增長32.8%;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31.1%;農產品出口增長121.2%。

“朋友圈”擴大,開放型經濟前景更好

“我們還有更多的合作伙伴。”會同縣健霆竹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丁鎮在談到當前對美業務停滯問題時,這樣告訴記者。

健霆竹業是一家從事楠竹制品研發、生產、銷售的綜合性企業,其生產的竹筷、竹簽、竹餐具等竹制品,在日本、韓國、泰國、美國等二十多個國家廣受好評。盡管該企業的生產線相比上月已有明顯減少。

同球共濟,和合共生。

自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三年以來,懷化緊抓RCEP實施機遇,以制度型開放破題內陸發展瓶頸,將重巒疊嶂的“地理褶皺”轉化為鏈接國際市場的“開放樞紐”,推動形成“陸港樞紐+規則創新+產業協同”的內陸開放新模式。

以平臺賦能打造跨山越海樞紐。懷化以國際陸港為核心載體,建成鐵路西貨場、海關監管場、智慧冷鏈物流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多式聯運中心、鐵路專用線等項目。開通中老、中越等7條國際班列線路,國際貿易大通道優勢更強。

以規則引領推動國際合作實踐。懷化深化“關稅銀企”協同機制,推動“原產地證書智能審簽”,通關辦理時限大幅縮減,同時企業及時享受到RCEP關稅減讓優惠政策。建立“跨境電商+海外倉”聯動機制,三年來跨境電商交易額年均增長61.07%。

以產業提級激活全球競爭勢能。懷化發展“東盟資源-懷化制造-RCEP市場”模式,讓天天米粉、萬橡新材料膠乳制品、辰銘竹制品等走入國際市場。2022年至2024年,全市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增速連續3年居全省首位。

從“湘西門戶”到“國際門戶”,從“內陸腹地”到“開放前沿”。一季度,懷化外貿“朋友圈”達到148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對非洲進出口增長127.8%,特別是對尼日利亞、加納、肯尼亞、多哥等國家均實現倍增。

懷化,正抓住躍遷發展契機,勇敢突破地理邊界,與世界雙向奔赴。

懷化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明珠